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
> 资讯中心 > 乡风文明
二十四节气|今日,立夏
时间:2022-05-05 来源:文成县 字号:[ ]

“槐柳阴初密,帘栊暑尚微”,今日,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——立夏。作为夏季的第一个节气,立夏,代表着季节的转换,标志着万物由生到长的转折。此时,气温渐升,暑气渐显,林间枝繁叶茂,一片莺啼蝉鸣,悠长的夏日款款到来。

天地始交 万物并秀

据《历书》记载:“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”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也提到:“立夏,四月节。立字解见春。夏,假也,物至此时皆假大也。”此处的“假”,即为“大”,春天播种的植物到此时都已长大,世间万物进入生长旺季,大地一片欣欣向荣。

以五天为一候,古人将立夏分为三候:“一候蝼蝈鸣;二候蚯蚓出;三候王瓜生。”这个时节,田间和湖畔的青蛙开始鸣叫,热情欢迎着夏日的来临;气候变暖,生活在潮湿泥土里的蚯蚓,也爬出来翻动着掘土;阳光明媚的乡间,野菜蔓藤争相攀爬着、生长着。

夏天,往往是阳光充足的,是热烈似火的,是昂扬向上的。文人墨客往往将这份热情与热爱表达在诗词中。“绿阴不减来时路,添得黄鹂四五声”,宋代的曾几走进山林,不仅树荫浓郁,山水相宜,更有黄鹂啼鸣,声声悦耳;“乡村四月闲人少,才了蚕桑又插田”,宋代翁卷走入田间,看着忙碌的农人们插秧种田,抓住这大好时光,期待着好的收成;“小荷贴水点横塘,蝶衣晒粉忙”,明代张大烈走近池边,看着满塘新荷,花丛中蜂蝶正忙,好不惬意。

尝鲜饮冰 称重保健

春去夏来,季节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生活上的改变,因此在立夏之时,出现了一些有趣的民间习俗。

“立夏见三新”“立夏尝新”,是流传至今的一项民俗。具体的“三新”,往往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,但都是应季应时的新鲜食材。比如,苏州人会将樱桃、青梅和麦子纳入食谱,此时,酸酸甜甜的樱桃正熟透,再用青梅煮上一壶酒,惬意地饯春迎夏,享受时光。此外,有些地区还会吃上一碗仪式感满满的“立夏饭”,安徽人往往会用嫩蚕豆或豌豆,与鲜笋、肉一起煮成糯米饭。

立夏之时,天气渐渐炎热,人们会开始喝上一些降温的冷饮。据明代《帝京景物略》记载:“立夏日,启冰,赐文武大臣,编氓得卖买,手二铜盏叠之,其声磕磕,曰冰盏。”清代《春明岁时琐记》中也有记载:“(立夏日)市中敲铜盏卖梅汤者,与卖西瓜者铿聒远近。”可以看出,从古至今,人们都爱通过饮冰、饮酸梅汤、吃西瓜等方式来消热解暑。

美食固然好,但也不能过量食用。在民间,有的人会在立夏日进行称重,以此观察身体的变化,防止疰夏。清代《清嘉录》中有记载言:“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,至立秋日又称之,以验夏中之肥瘠。”清代秦荣光也在《上海县竹枝词》中写道:“立夏称人轻重数,秤悬梁上笑喧闺。”“称人”,一般是以传统秤杆称,即在秤钩处悬上一把凳子,大家轮流坐上称重,司秤人则边打秤花,边讲着吉利话,祝福大家健康过夏。

5月5日20时26分,迎立夏。

在古代,迎接立夏的仪式隆重,是件大事。在今日,喜欢夏天的人,迎接夏天到来的雀跃,也是不会输给夏的热情的。

头顶树荫,耳边蝉鸣,肩侧晚霞,轻着短袖,手捧西瓜,脚踩流光,迎面心动,立夏,是大地四时送给你的祝语:愿此生,如夏花盎然。

立夏 · 槐柳荫浓春去也

图片

作者 | 谈正衡

节选自《节气的呢喃与喊叫》

立夏,夏季的首个节气。

古书有云:“夏,假也。物至此时皆假大也。”“假”者,“大”也,是说春天出土的小苗都已经直立长大了。

立夏至,余春尽,农作物进入旺生旺长的时段。从此“一夜薰风带暑来”“绿树阴浓夏日长”,头戴草帽,披件家织的白土布小褂,卷着裤管在地里干活,夏天的存在感一下就出来了。

在古人传说中,夏季归祝融管辖。每年此时,天子要到南郊七里之外去祭祀祝融,祈求保佑一夏平安。祝融是火神,前去祭祀的人都要穿朱衣,乘红车,骑赤马。

回到朝廷后,掌管冰政的凌官早已让人打开地窖,取出切成小块的冰,由天子亲自赏给大臣,作为消夏的提前预演。只是,估计这宝贝疙瘩捧不到家,半路上就化成水从指缝里溜掉了。

大片大片的槐花,似乎一个早晨就忙乎着全开了出来,村里村外,一树树白花在风里招摇,老远就闻到醉人的清香。

有小贩从炕坊里盘来毛茸茸的小鹅小鸭,放在那种叠码几层的巨大扁圆竹篮里,用长扁担挑了四乡叫卖。

满地跑跳的小公鸡已经长成半大小子了,身上羽衣一天比一天鲜艳烂漫。

初夏河水暴涨,柳树的半截身子没入水下。几日后水退,树腰干上便长出许多嫩红的茎须,易招芽虫,柳莺有时就飞下来横着身子在那里啄食。

水面上,有大群白鹅和麻鸭,船队一般游过。

夜晚浸透了草木的清凉,月牙儿高挂,星空远茫。蛙鸣仍旧急促而嘹亮,中气十足,蝼蛄还有别的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子,也纷纷亮开嗓门:“唧唧吱,唧唧吱——”“唧吱——唧吱——”叫声忽高忽低,时长时短,嘈杂而繁密。被近前脚步声惊扰,青蛙“扑通”“扑通”跃入水中,躲进高高低低的水草丛里。

微风吹过,树影幢幢,细缈的泥腥气和绵绵不绝的庄稼的甜润味,就会飘入鼻孔,进到肺腑里。

农谚“立夏看夏”,此时小麦丰穗,菜籽鼓荚,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。豌豆立了夏,一夜一个杈,摇曳的藤蔓上,开满一簇簇好看的蝶形白花。

立夏后三个月(孟夏、仲夏、季夏)被称为“三夏”,是农事较忙的时候。

棉花地里杂草疯长,来势汹汹,锄头一刻不能歇,“一天不锄草,三天锄不了”。种田就是这样,庄稼捂不住的地,杂草便来抢占,庄稼长得旺,杂草就蔫了势头……真是节气不等人,一刻值千金。

蚕房里的蚕,已是三眠之后,铺满几只大簟子,吃起桑叶一片沙沙声响,像是下雨……河道两旁桑园里,都是打桑叶的人。

水塘边,翠鸟像一个孤独的隐者,常常一动不动,仿佛粘在新荷的箭苞或水边木桩上,缩着脖子静静地盯着水面……往往就在一眨眼的当头,一支宝蓝色的箭矢射入水中,待你定睛去看时,只剩水面荡漾的波纹和兀自晃动的枝头了。

天地始交,万物繁茂。立夏见三鲜,为尝新之俗。三鲜各立门户,苋菜、蚕豆、笋子为“地三鲜”,樱桃、枇杷、梅子为“树三鲜”,河豚、银鱼、鲥鱼为“水三鲜”。

什么样的水照什么样的影子,什么样的土地产什么样美食;梅子和竹笋仰俯皆是,而最朱圆亮润、最有喜相的樱桃,出在南京玄武湖樱洲上。

康熙南巡,江宁织造官曹寅用白瓷大盘盛了献上,此等红宝石一般尤物,皇上实在不忍独享,遂命快马千里加急连夜传送京城。

初夏时一场又一场的雨水,让俗称“水栀子”的栀子树叶腋下结满花苞,像是一枝枝翠绿的短簪,三两日一过,就开成白花花一片,香气浓得能把人浮起来。

旁边的扁豆们,更是蓄足力量,依形就势,盘旋蔓延,不多日就千丝万缕,将整个篱墙变成一片浓绿。

【返回顶部】【打印本稿】【关闭本页】
0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