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
> 资讯中心 > 乡风文明
文成县周山畲族乡:不停歇这奔小康的脚步
时间:2020-06-18 来源:文成县 字号:[ ]

周山乡是文成县两个民族乡镇之一,现有低保户228户266人,低保边缘户65户108人。

近年来,该乡持续改善交通条件、开展环境整治。引导村民种植茶叶、彩色稻田,开发观赏性和效益兼具的彩色经济,结合民族特色打造民宿旅游,推动低收入群体增收。

如今,这个人均收入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山乡,已超过省均水平,获国家级生态乡称号,通过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验收。2018年,该乡官垟村彩色稻田照片,代表温州乡村发展面貌,入选中宣部等部门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。

2007年,《温州日报》“上线23——党报小编走进23个欠发达乡镇”大型采访活动中,小编曾走进周山乡,报道了该乡扶持肉兔养殖,使之成为乡里的效益产业。

13年后,当温州日报小编再次回访时,却发现养兔产业已渐渐退出。乡长雷文宾介绍,随着对水源地保护的重视、市场变化,以及养殖龙头企业的转型,养兔不再是乡里主要的脱贫手段。

但周山奔小康的步伐并没有停止。

依托高山生态,茶产业正成为周山脱贫增收的新途径。这不仅是一次品种的改换,背后更有着生态环境和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考量。正如雷文宾所说,没有一劳永逸的脱贫手段,只有不甘于贫困,顺应时代变化切换路径,才能持续推动发展。

雷碎钗下山上山脱贫记

靠着少数民族就业倾斜政策,周垟民族村村民雷碎钗,上世纪80年代初考上供销社。稳稳的收入,比村里人高出一大截。

重要的是,这一步让她走出深山,在山下的峃口落下脚。当山里人还拿番薯丝当口粮时,她有了粮票和吃米饭的资格。

稳稳的日子过了10年,直到供销系统体制改革,她被下岗。

支撑一家三代的两根柱子,突然被抽掉一根,整个家庭开始摇摇晃晃。那些日子,她窘迫到给女儿买衣服都要大一码,“一年将就,两年正好,三年实在不能穿才换”。

在山下打散工,兜兜转转又是10年。雷碎钗决定,重新回到山上,种茶谋生。周山本就有种茶的历史,留下的老茶树,高的都快够着两层楼。收购茶叶,也是她在供销社的老本行,“125克分装,手一抓就准,不用过秤”。

刚开始那几年,风调雨顺,茶园小有收成。一次逛街,一双康奈女鞋让她越看越喜欢,最后现场掏出300块买下。那一刻,她真觉得,这日子,又重新好了起来。

但生活的敲打没有结束。

2007年,雷碎钗参加市里早茶节。开市第二天却接到电话:山里下大雪,刚发的嫩芽全冻没了。坐在茶市中,她的眼泪就流下来。一年的收入,都跟着雪化成了水。

好在通过多方面的帮助,她挺了过来,还越做越好。一家单位尝过她的茶后,照着包装盒电话打给合作社,又通过合作社找到经销商。最后转了两手联系上她,要直接订购茶叶。这让她更加珍惜,不能把自己的牌子做砸了。

眼下,茶园一年给雷碎钗带来10多万元纯收入,她注册了“山山茶人”商标,还带动乡里上百户村民种茶卖茶。今年疫情,大家都缺销路。她垫钱先收购村民四五千斤茶叶,再自己想办法找销路回笼资金。

就这样,从下山脱贫,到下岗返贫,又到上山再脱贫。靠着不甘于贫困的努力,雷碎钗在小康的道路上继续奔波着。

家门口那条路那片景

雷碎钗这些年一路奔小康,是政府合力帮她挺过那些难挨的日子。

刚开始种茶,政府有补助,连补3年;春寒绝收那年,农业、民宗等部门,又向她发补助、放贴息贷款。

不止雷碎钗,更多的周山人,实实在在感受到政府投入给家乡带来的变化。家门口那条路,就是其中最明显的例子。

以前,即使在山区文成,周山也是属于远离县城的偏远山乡。

只有峃双线作为唯一的对外交通要道。等级只比机耕路略高,四五米宽,两辆中巴就难以交汇。13公里长,却有300多道弯。

改善内外交通,成了乡里脱贫奔小康的头等大事。拿出全乡总投入的七成用于交通,启动峃双线大中修,对部分路段截弯取直、拓宽路面。争取列入交通运输部路网改造提升工程,按四级公路改建,又投入超千万元进行路面白改黑。

内部交通上,该乡配合康庄工程,不仅打通所有行政村的交通,还按康庄公路的标准,上马四五条村路,将所有自然村连上路网。如今,乡里基本完成交通破瓶颈,纳入县城半小时交通圈。

跟着路一起改善的,还有周山的生态环境。

这几年,乡里官垟、益群、周垟等3个村创成省3A级景区村庄,全乡一半的村拿到这张名片,在文成所有乡镇中比例最高。

这些由党委政府主导的脱贫基础设施建设能快速推进,离不开周山人的支持。官垟村干部叶信海回忆,当年修路要临时占用村民土地作料场,不用做思想工作,大家都同意。

不止官垟,全乡所有村都支持修路。

同样在环境整治中,益群村不仅靠路边的村民主动配合拆改,连背街的村民也自发参与整治。助力周山成为我市第一批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市验收的乡镇,获得我市分类考核第一。

山乡呼声

近年来,周山致力发展乡村旅游,稻语小筑正是该乡打造民宿产业的重点项目。和其他项目相比,这家民宿最大的特点是:由政府出资改建装修完毕后,再移交给招引到的经营主体。也就是说,经营者基本上只用进行内部软装,就可对外营业。

该民宿位于官垟村吴垟自然村,占地1500平方米,为两幢两层楼建筑,由废旧的吴垟小学改建而成。装修风格以民国风为主基调,在原有建筑特色基础上,保留整体框架和内部有年代感的物件,比如黑板等。民宿带后院,可欣赏乡村田园景色。尤其是民宿位于当地彩色稻田旁,每年七八月可欣赏到这一知名景观。

目前,稻语小筑改建基本完工。期待有实力上规模,并有成功民宿经营经验的市场主体前来投资洽谈。相关事宜可联系该乡人大主席钟胜男,电话13868660129。

小编手记

抢椅子和比赛跑

在实施脱贫攻坚和致富奔小康中,下山脱贫,是各地常用的手段。雷碎钗上山脱贫的例子,看似和常规路径相反,实际上却有着内在逻辑和普遍代表性。

对低收入农户和后发山区来说,他们所占有的发展资源极其有限。土地,正是他们所能支配的不多的、甚至可能是唯一的资源。从手头所掌握的土地出发,谋划脱贫路径,是他们最现实和具可行性的选择。

但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:当众多山乡瞄准土地,期待从中挖出聚宝盆时,资源同质化带来建立在资源之上的脱贫途径也极易重合。先人一步找到它们并促成落地,就成了山乡发展的关键。

要特别强调的是,山区发展不是一场抢椅子游戏——最后只能有一个胜出者,它更像是一场在各自跑道上的赛跑。在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市场上,还有很多需求未被满足,越快起跑出发就可以越早享受发展成果。

同时,山区发展还是一场长跑。依赖土地的发展路径,也存在门槛低和易于复制的特点。正是如此,起跑领先的山区,决不能躺在现有产业和项目上吃老本。

只有这样拿出抢椅子和比赛跑的劲头,后发山区才能更坚实地迈向脱贫奔小康。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